中国茶业近代十大茶学家
关键词:中国茶业十大名家、中国茶界十大名家、中国茶业十大茶学院
吴觉农、冯绍裘、胡浩川、王泽农、陈 椽、庄晚芳、方翰周、蒋芸生、李联标、张天福
吴觉农(1897—1989)著名农学家、农业经济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。著作甚丰,20年代发表《茶树原产地考》,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。30年代与胡浩川合著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》、与范和钧合著《中国茶业问题》等书,晚年还主编《茶经述评》和《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》。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,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,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,被誉为当代“茶圣”。
冯绍裘(1900—1987)中国红茶之父,茶学家、制茶和审评专家,滇红茶的创始人。1951年出任汉口茶厂第一任厂长,宜红茶业现代发展的奠基人。他在茶业的五十年经历中,有三十五年在汉口茶厂工作,毕生致力于中国红茶的品质改良和提升工作,为宜红茶成为中国第一红茶做出了杰出贡献。在创制滇红,改进祁红、宁红、湖红以及安化砖茶的品质等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;创立工夫红茶升降拼配和初分精分工艺,显著提高了制茶品质和效益。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,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重要贡献,是我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。在发展中南各省的茶叶生产、改进茶叶产制技术、设计茶叶初精机械和设计机械联装等方面,作出卓越贡献。
张天福(1910— )茶学家、制茶和审评专家。长期从事茶叶教育、生产和科研工作,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、创制制茶机械,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,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。
胡浩川(1896—1972)茶学家、制茶专家,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。参与筹建祁门茶叶改良场并任场长,致力于祁红品质的提高,促进“祁红”进入国际市场。与吴觉农合著《祁门茶叶复兴计划》、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》。曾任复旦大学茶叶系主任和教授,培养了首批茶学高级人才。主持制订全国茶叶产销计划、茶叶收购加工和出口标准以及加工技术规程等,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。
王泽农(1907— 1999)茶学家、茶学教育家、茶叶生化专家,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。参加筹创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茶叶专业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。40年代初即开始从事茶叶化学研究,并发表用灼烧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论文,主编了《茶叶生物化学》、《茶叶生化原理》、《中国农百科全书•茶业卷》,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叶生物化学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。
陈 椽(1908 —1999),茶学家、茶学教育家、制茶专家,我国现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。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,对茶叶分类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。著有《茶树栽培学》、《茶叶检验学》、《制茶学》、《茶业通史》、《茶叶商品学》、《茶叶市场学》等,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。
庄晚芳(1908—1996)茶学家、茶学教育家、茶树栽培专家,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。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,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。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。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,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。著有《茶作学》、《茶树生物学》、《茶树栽培学》、《中国茶史散论》等。在培养茶叶人才和茶学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。
方翰周(1902—1964)茶学家、制茶专家。长期从事茶叶教育、生产技术工作,并长期担任国家茶叶加工技术领导工作,主持制订我国各类各级毛茶、精茶标准样、价以及品质系数体系,国营初精制茶厂设计修建方案,各类茶叶精制技术规程和茶厂管理制度,对推动我国机械化制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蒋芸生(1901—1971)茶学家、园艺学家、教育家,我国现代茶学教育奠基人之一。为筹建浙江省茶叶学会、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,为培养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。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,并取得显著成就。著有《熏茶花卉栽培》、《园茶杂草名录》等。为培养大批茶叶和园艺人才、推动我国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。
李联标(1911—1985)茶学家、茶树栽培和育种专家。长期出事茶树综合丰产栽培技术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和良种选育工作,对浙江省茶业的发展,特别是浙江和华东地区旧茶园垦复更新复壮、综合治理和新茶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主编《中国茶树栽培学》。是中国茶叶学会和浙江省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。